2020年1月16日 星期四

小尼改行当“导游”带你看遍新疆美景,吃遍新疆美食!

作为家喻户晓的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一直以来都深受全国观众们的喜爱。从早年亮相《开心辞典》节目,到独挑大梁主持现象级综艺《开门大吉》,再到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这位充满了热情与亲切的维吾尔族大男孩为全国观众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与精彩时刻。

「尼格买提·热合曼」

电视节目中的小尼总是充满了热情与活力,而生活中的他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生活家”,热爱美食,热爱旅行,热爱在每一次难忘经历中,发现这个世界最美妙的剪影。让我们跟着小尼去探秘他的故乡——新疆这方传奇之地,漫步异域色彩浓厚的古老集市,品尝地道美味的新疆美食,触摸他曾走过的奇妙旅途。

我喜欢逛新疆老巴扎

那是种寻宝的感觉

在新疆有一种很独特的文化——巴扎文化。新疆人的“巴扎”其实是一个音译词,说的是“Bazaar”这个单词,意思代表集市。在中东、西亚、中亚地区,他们统一把集市叫做巴扎,新疆地区知名景点“大巴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新疆的巴扎文化历史悠久,但同时也很接地气,非常接近生活。我觉得巴扎这个概念其实很宽泛,并不是说非要一个大的市场才叫巴扎,反而是那种当地人最习以为常的老集市,才更能代表古老意义上的巴扎。

我自己就特别喜欢逛那种老集市,在伊宁市有一处名叫汉人街的地方,以夜市闻名,在夜市之外有很多聚集的小杂货店,店里售卖各种新疆传统小物件,铜壶,铜锅,还有制作新疆馕的那种馕戳,都非常有趣。

这些东西对于当地人来说再日常不过,但是对于游客们,或是真正希望体验到本地文化的人来说,那就是一种如同在寻找宝藏一般的美好感觉。

去逛喀什高台民居

邂逅莞尔一笑

新疆喀什高台民居是在很值得去感受的一处地方。那里整体颜色很单调,基本全是土黄色,但它建筑本身错综复杂的结构,以及人在高台民居上的那种流动,反而构成了一种更加丰厚的色彩,那是一种没有色彩的“色彩”。

当你真正走上高台民居时,你会发现那场景非常奇妙,充满了新疆市井生活的景色分外迷人,那是与当地新建用作现代旅游的民居完全不同的东西,虽然有些残破,却原汁原味。

当你走在古老小巷中,身边是歪歪扭扭的土墙,突然闪出一个带着粉色头巾的新疆小女孩,她对你莞尔一笑,那一刻被镜头捕捉下来,才是最有色彩、最有生命力的画面。那里是当地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因为在那里生活,所以这些建筑本身就有了“根”,有“根”的人或者事,才有生命力,它会茁壮成长,它的文化、民族以及文明才能源远流长。

等我老了

想在喀什百年茶馆里喝茶

喀什的茶楼文化非常有特点,百年茶馆沿街而建,走上二楼露台,看见一些新疆老者就坐在那里悠闲的喝茶,他们喝的茶是新疆人比较喜欢喝的药茶,带着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那是我特别向往的一种生活。

其实我十分庆幸,这些最质朴、本真的生活状态在新疆都能特别完好的保留着,在新疆你能看到一些很现代化的东西,但同时它该保留的传统也一直都在,这是新疆人最正常、最实在的生活,他们不会想着去改变这种生活的惬意步调,维吾尔人对于生活的那种热爱,是在这个民族骨子里烙印下的情感。

包括我自己现在对于生活的热爱,大抵也是从小受家人们的影响,他们每天除了自己工作以外,最大乐趣就是将自己的家和生活里里外外装点得非常美好。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自己老了以后去喀什、去伊宁生活,过这种我最向往的惬意、美好的生活。

要我推荐新疆美食

拉条子一定是其一

新疆的美食太多了,如果一定要选最有代表性的来推荐,其中之一个就是拉条子,我很喜欢拉条子这种食物,你要让我选一种在我最饥饿的时候吃的东西,毫无疑问就是拉条子,并且一定是我妈妈做的那种。

拉条子在新疆不同地区,做法有所不同。新疆地域辽阔,与周边很多国家接壤,接近俄罗斯的塔城地区,以及接近印度的南疆地区、喀什地区,不同地区的拉条子做法各不相同,但却都有着独特的美味。比如在吐鲁番吃到的拉条子,它会用到一种食材叫做豇豆,这个菜品在新疆其他地区很少会用到,但是吐鲁番地区的人们就会非常喜欢用。

我记得曾看过一部纪录片叫《面条之路》,表面上在讲面条的历史沿革,但实际上是通过讲面条的发源与发展,来解读丝绸之路的传播。这个纪录片让我印象很深,无论是新疆拉条子也好,还是我们说的面条,我觉得它更像是纽带一样,在联通、在链接、在行走。

这种食物把不同地区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现在说起拉条子,大家觉得那是新疆美食,但从历史意义上来说,它同时也是全球化的产物,在吐鲁番阿斯塔纳的古墓中就曾出土过饺子和干面条,它们在新疆这种气候条件下完整保存下来,也在不断印证着面条从很早以前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无论是新疆,还是彼时的中亚,西亚,都有这种食物的印记,它代表的是亚洲大陆所有民族智慧的凝结,有着非凡的意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